岁月如居,人生海海,有人浑浑噩噩,始终囿于生活的纷繁。
有人却以生活为炼厂,在世事中洗净铅华,淬出一份难得的清醒。
成长不代表成熟,觉醒才带来蜕变。
自省、自律、自洽,是人生的三次觉醒。
孟子说: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” 意思是事情做不成的时候,要多多自我反省。 反躬自省,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教养,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种绝佳途径。 晚清名臣曾国藩,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。而他的日记,大多都是用来自省的。 有一次,曾国藩晚上做了一个梦,梦里有人发了一笔横财,自己非常羡慕。 早上醒来,曾国藩对此很是羞愧。 在他看来,日有所思、夜有所梦,肯定是自己功利心太重,才会做梦都羡慕别人发财。 于是在日记中写下:“昨夜梦人得利,甚觉艳羡,醒后痛自惩责。” 以此来反思自己,提醒自己不要过度看重钱财。 不止如此,曾国藩还常常向亲朋好友请教,让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身上的毛病,以便更好地修正不足。 自省,是成长的开始,也是成就人生的良方。 真正聪明的人,都懂得观心自省,审视自我。 因为他们明白,不断省察,检讨自己的言行,才能修炼成为更加优秀的人。 懂得审视自己,常思己过,方可知己短,补不足。 自省之于人生,是自救、自强与自我提升。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有句话:“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,乃是自律。” 自律,是掌控生活的前提,也是治愈痛苦的良药。 “人一切的痛苦,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而自律,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。” 一个人如果戒不掉懒惰,管不住拖延,压不住放纵,必然会过得一塌糊涂。 只有保持自律,调准生活的刻度,把握生活的节奏,才能在人生路上笃定前行,满载而归。 真正的自律,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动指南,而是沿着自己既定的目标,有选择地追求,有选择地舍弃。 这个过程注定漫长,也正因为漫长,才凸显出自律的可贵。 自律的出发点,永远是自己。 当我们能抛开外界的纷繁声音,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好、更强大,自律才能发挥它真正的积极作用。 《塔木德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,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。” 人这一生,最难得的是认清自我,在自洽中,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。 倘若不懂得与自己握手言和,焦虑将会如阴霾一般,四散弥漫,直至遮蔽心中最后一丝亮光。 有人说:“人生就是不断说服自己,再好好陪陪自己。” 要知道:没有完美的人,更没有完美的人生。 人生在世,要学着接纳自己的缺陷,拥抱真实的自我,享受和解的畅快。 唯有如此,方不辜负来人间走这一遭。 人生如月,盈亏有间。 如果终日与自己较劲,只会陷入疲惫的追逐中,让幸福一点点被消耗。 倒不妨坦然释怀,淡然自洽。 卸下心灵的负累,拥抱当下的热忱,如此,便可窥见生活的明媚与通透。